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

蔡德本



蔡德本,台南州東石郡朴子街(今嘉義縣朴子市)人,1925年月日生,朴子男子公學校畢業後,赴日本與長兄蔡德馨同住,就讀門司市門司中學校,再轉學東京都名教中學校,1944年畢業返台於朴子東國民學校任代用教員,年底應徵入日本空軍服役,1945年8月,日本投降,太平洋戰爭結束,歸建朴子東國民學校,與同鄉張璧坤、鄭文峰等參與組織三民主義青年團,從事公共服務。1946年與張璧坤考進國立台灣大學先修班,不久即考入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英國語文學系就讀,投靠任教於台北市立建國中學任教之長兄蔡德馨,建中宿舍同住者,尚有同鄉教師李水井。10月25日,於台北市中山堂與民眾共同歡迎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來台視察。課餘則在《台灣新生報》副刊《橋》發表〈苦瓜〉等短篇小說。
1947年二二八事變爆發,師院英語系同學十人受難。此後學生運動風起雲湧。8月,組織師院台語戲劇之友社,任社長,從事寫實主義台語戲劇運動,在師院禮堂演出改編之曹禺劇作《天未亮》(《日出》),並與就讀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之張璧坤、鄭文峰等組織朴子學生聯誼會,任會長,張璧坤任副會長、鄭文峰總務部長,更創辦青雲劇社,在朴子榮昌戲院演出《天未亮》及田漢《南歸》,在嘉義市中山堂演出《天未亮》。1948年在師院禮堂演出有島武郎劇作改編之《阿T的死亡》。在朴子組織青雲戲劇社,於朴子榮昌戲院演出亨利.貝拉曼(Henry Bellamann)原著、薩姆.伍德(Sam Wood)導演之電影《金石盟》(King’s Row)改編之《愛流》。1949年應師院學生自治會長周慎源邀請出任康樂部長,並創辦龍安文藝社,任社長。4月,《龍安文藝》出刊,封面由師院學生楊英風設計,主編林曙光,收錄有黎烈文、謝冰瑩、龍瑛宗、歌雷及師院學生林亨泰、朱商彝、黃昆彬等人作品。6日,四六學生事件發生,台灣省主席兼警備總司令陳誠命令憲兵進入師院及國立台灣大學進行學風整頓,逮捕學生並解散學生社團,學生自治會、台語戲劇之友社及龍安文藝社等解散,《龍安文藝》停刊,周慎源逃亡。師院英語系同學僅剩二十人。《台灣新生報》副刊《橋》主編史習枚(歌雷)被捕,台灣鄉土文學運動終止。蔡德本再組鄉曲文藝社,並為朴子國民學校教員編寫及導演《萬世師表》在朴子東和戲院上演。
1950年5月,政府依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書記蔡孝乾供詞發動全省大逮捕,李水井、鄭文峰先後被捕,張璧坤逃亡。6月《鄉曲》文藝雜誌出版,作者除蔡德本外,尚有林亨泰等人,並刊出楊英風之木刻〈豔陽天〉。9月自師院畢業,於就職訓練時,加入中國國民黨。11月,李水井、鄭文峰即因叛亂遭集體槍決。蔡德本先在雲林縣立斗南中學任教,曾於軍民晚會導演塑像劇,1951年轉至嘉義縣立東石中學任教並與黃燔桃結婚。1953年公費赴美國留學,一年後返國回到東石中學任教。1954年2月張璧坤被捕,10月蔡德本因受牽連而在朴子家中被捕,移送台北台灣省保安司令部軍法處審訊,1955年4月,以經常與叛徒李水井、鄭文峰、張璧坤等為伍、閱讀魯迅、毛澤東等反動書刊為由,終而送交新店安坑軍人監獄臨時感訓所無罪感訓,11月獲釋,返東石中學任教,1959年起於台灣省立台南第一中學(第一高級中學)任教至1990年退休。間有電影公司慕名邀其執導拍片,盡皆婉謝。
退休後開始執筆撰寫自傳體小說《蕃薯仔哀歌》,1994年日文版出版,次年出版中文版,2002年出版英文版。《蕃薯仔哀歌》於1996年獲得巫永福文學獎及鹽分地帶台灣新文學特別貢獻獎,2000年獲府城文學獎特殊貢獻獎。

(本文作者曾建元為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台灣教授協會法政組召集人)

沒有留言: